为什么要谨慎使用公积金

1、公积金据说只能使用两次,首次贷款最高70万,医护工作人员可以到89万,目前该政策有所收紧,应该注意,且可以以该房屋为由,随时取出还剩余的公积金,充分榨干其价值。


二套贷款最高50万,有些人随便买个房,就把公积金用了,导致后面再要使用公积金,就比较麻烦,额度低,且造成不能随时取出公积金,只能任由公积金贬值积灰。

为什么要谨慎使用公积金


2、很多人首套房使用公积金,是很不划算的。因为很多刚需上车都是小户型,或者位置一般的房子,往往总价低贷不满。这就造成以后势必会置换,置换后的房子,往往更大,位置更好,总价更高。


因为刚需再上车时就把首次公积金贷款机会给用了,置换后的房子价值更大,公积金可以贷满,但是却不能用。


3、公积金只能用于十年不还的自住大宅。以上几个条件需要同时具备,十年不还是为了不让公积金贷款变成第二次使用,额度低,且无法随时取出剩余款项。自住大宅,就是为了充分利用公积金,贷款,且可以随时取出,这是公积金利用率最高的使用条件。


4、公积金贷款目前在不同城市不同时期办理速度,下款速度不一样。一般城市,相对于商贷公积金贷款流程速度更慢,下款速度也更慢。


5、公积金贷款实际上比商贷更严格,需要严格核查公积金存缴情况,不达标办不了或者上不了最高额度。所以公积金贷款基本没有操作可能,商贷中普遍存在的假LS,假收入证明,都是不可能的。


6、购买笋盘往往不推荐公积金贷款或者组合贷款,因为笋盘的出现往往是因为房东急需要钱,房东需要回款快,往往会要求全款,即使贷款,也往往要求商贷,而不是公积金。


7、职业投资者需要树立一个概念:公积金根本不重要。职业投资者的天花板是6套以上10套以上,而公积金仅能用一两次,且操作不够灵活,不能因为公积金贷款而错过好房子,好行情。

可根据下面3种情况来选择:

情况一、如果你未来有购房计划,你的买房首付款已经准备好了,并且打算用住房公积金贷款买房,那么建议你不要将公积金取出来,因为公积金不仅可以低利息贷款买房,用公积金贷款比商业贷款的利率低很多,而且账户里的存款还可以在以后还房贷,住房公积金的贷款可以直接和我们的公积金账户当中的余额相互冲抵,这样买房和供房压力小很多。

举例:贷款100万买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买房,房贷利率为3.25%,选择等额本息还款方式,30年需要支付的利息总额约为56.67万元;商业按揭贷款买房,房贷利率为5.39%,选择等额本息还款方式,30年需要支付的利息总额约为101.93万元。这两种贷款买房的房贷利息相差很大。

情况二、如果你未来有购房计划,你的买房首付款还不够,就差一点,你也打算住房公积金贷款买房,那么你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选择取部分公积金充当首付款,但是最好不要全部取光,一定要留有存款,否则有可能得不偿失。公积金的余额可能会影响公积金贷款额的多少,如果你将公积金全部取出来了,那么贷款授权额度有可能就受到限制了。因为你的公积金可贷额度与公积金的余额可能是相关的,有的城市就规定公积金可贷额不得高于公积金余额的30倍。如果提取公积金是为了购房无可厚非,如果提取公积金仅是为了租房,建议能忍则忍,谁知道你以后会不会购房呢。

情况三、如果你未来不打算买房,那么这笔公积金还是取出来的好,毕竟公积金不用来贷款的话,放在公积金账户中的存款利率太低了,利息太少,非常不划算,还不如自己取出来买收益更高的理财项目,或者取出来作其他用途。据了解,住房公积金会在每年6月30日结息,在当年1月到6月之间打入公积金账户中的这部分资金会按照活期利率计算,而在今年之前打入的资金按照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计息。简单来说,公积金账户的存款利率只有年化1.5%左右,利率太低,还赶不上货币基金的收益率。

第一:大部分城市个人公积金贷款额度是50万上限,个别城市是30万,比如50万贷款,如果是30年的商贷利率5.63%利息是54万,如果是公积金贷款利率3.25%利息是28万,商贷比公积金足足多出26W利息,把剩下的钱提部新车不香吗?

第二:如果你买这套房子只是为了短期投资,不要使用公积金,利率那么低。一个家庭公积金贷款最多只能贷两次,白白浪费一个机会,你会为此感到非常遗憾,

第三:千万不要提取公积金凑首付,否则会影响贷款审批额度。

第四:一定要先用公积金贷款的额度剩下全部再用商业贷款,这是最优组合,而现在开发商和中介不愿意去给你提组合贷款的事,是因为公积金贷款比较慢,他们不愿意这么做,并不是没有这种方式,所以在买房的时候一定要去争取。

贷款计算器2023最新版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相关服务,阁下应知本站所提供的内容不能做为操作依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展开全部内容

为您推荐